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5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07-01 来源: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分类 | 公开日期 | 2022-07-01 |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公开时限 |
李新发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将背街小巷的综合治理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项重点工作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加强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对于民生建设和城市发展都意义重大,也是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月15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发布会,明确太原市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在2024年底前正式创成。为此,在今年创卫工作中,我们针对背街小巷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点治“脏”。一是做好城区主次干道环卫保洁外,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及卫生死角的整治,增加环卫作业班次和作业人员,合理调整垃圾收集点及清运班次,缩短垃圾清运里程和时间,有效提高城区垃圾的日常清运转运效率。指导推动属地将背街小巷纳入一级环卫保洁,扩大城市保洁的覆盖面。二是作为环卫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环卫作业单位之间的区域划分和工作职责,避免在社区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等部位因区域划分不明晰导致垃圾成堆、无人清运、无处投诉等情况。
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按照太原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环卫中心积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日常垃圾清理、道路机械化湿扫吸尘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自年初始,截止目前全市城管、环卫系统共累计出动人员2046611人次、车辆242114车次、机扫作业里程3528969公里,累计清理卫生死角67472处、清理装修垃圾2813.4吨、清理建筑垃圾渣土7477.2吨、处理生活垃圾513987吨。
二、全面治“乱”。结合背街小巷流动人口多,街巷狭窄的特点,落实巡查监控动态管理,在早晚出行高峰合理调配执法力量,加大流动摊贩、出店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重点将背街小巷纳入整治范围,大力提升背街小巷的市容环境秩序,有效缓解占道经营导致的路面拥堵问题。
三、集中治“差”。持续深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以户为单位,明确“门前三包”管控范围及标准。目前,城六区基本完成“门前三包”工作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通过分级管理等制度实施,在城六区主要干道和部分背街小巷铺开门前三包管理工作,在店铺门口统一悬挂“门前三包”承诺书,实现社会共治、共享、共管。
四、重拳除“癣”。以“六乱”整治为契机,由市市容环境卫生中心组织,集中开展了小广告整治行动,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沿街店面、小区楼道、城中村等中心城区范围内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违规小广告、张贴的对联和福(喜)字等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清理,并逐步做好补缺补漏和修复整改,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截止目前,中心城区今年共清理了各类张贴、喷涂等小广告23万余处、清理面积7万余平米。
五、部门共“治”。一是发挥市局城市管理的高位协调作用,依托“数字城管指挥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对城市各类部件、事件全面普查、确权、编号、建档,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市政设施、建筑工地、环境卫生、流动商贩等多个方面统一纳入城市综合管理,各相关处置部门联手,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由“数字平台”组织信息员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平台统一派遣,专业部门联动处置,形成城市管理问题采集、受理、派遣、处置、监督、评价完整的闭合管理流程。目前我市“数字城管”平台均已建立,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二是在城市管理部门依据自身职责出谋划策,为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提供参谋建议;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对职责交叉,边界模糊的管理事项,积极联合市场监管、交通管理等职能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整治工作,优化背街小巷风貌。
背街小巷是城市居民的聚集区,对背街小巷的治理深切影响着城市人居环境。下一步,城市管理部门将牢固树立“小街大民生”意识,以“钉钉子”的精神,用“绣花”的功夫,稳步推进整治工作,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同时,结合您们的建议,针对薄弱点特化部署,特别是在垃圾清运和占道经营整治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检查频率,不断优化治理方法,改善小巷风貌。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市政府市容环卫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 责 人:张建伟
承 办 人:叶建刚
联系电话:2367290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
2022年7月1日